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
天津~魯班廟
絕對位置:北 緯39°06'東 經117°12'
介紹
位於天津薊縣縣城內的魯班廟,又名公輸子廟,坐落在薊縣縣城鼓樓北大街東側。由山門、大殿和東、西配殿組成,戰地八百多平方米。山門面闊三間,進深二間,明間正中設板們和抱鼓石,次間外檐封護,開六角形花窗,大式硬山頂。大殿面闊三間,進深一大間前出廊。
明間置斜格菱花格門,次間作檻墻、格扇窗。檐下鬥拱一斗三升交麻葉,角科寶瓶下出單昂。內、外檐旋子彩畫,枋心什錦雲紋,畫工精細。九脊歇山頂,綠琉璃瓦剪邊作法。東、西配殿面闊三間,進深一大間,民間小式作法。整座建築佈局嚴謹,工精料細。在維修中聽當地群眾傳說,清初在遵化修建康熙、乾隆陵時,
工匠們節省了一些木料、磚瓦,在薊縣修了一座魯班廟,以求祖師庇護。此說法在廟內尚存的清光緒三年(1877年)《重修公輸子廟碑記》得到旁證。
碑載:“東陵吉地,在薊城南蔡莊賃地數十畝作木廠。眾匠人曾到魯班廟謁廟焚香,自興工至今一切平安,皆仰祖師默佑。產生重修之願。會同本郡鄉紳,各廠算房(帳房),樣式房(設計模型單位),各作匠,出資共成善舉。”現場核查,這座建築是嚴格按照官式作法修建的。大殿木柱用的是鐵糙木,此木比水重,較鐵硬,薊縣本地不出產,可能是皇家用料。木框架使用鬥拱,在古代建築中稱大式作法,民間是不能使用的。
魯班廟使用了最簡單的一斗三升作法,既表達了工匠們對祖師的尊崇,又不太超越規則。殿頂採用歇山頂綠琉璃瓦。瓦頂式樣也是有嚴格限制的,最高等級是廡殿頂,其次是歇山頂。琉璃瓦在民間不能使用,官制黃琉璃最高,綠琉璃次之。魯班廟是儘量提高規格等級,但又不大破格,可謂匠心獨具。
因多年來整個建築被學校佔用,沒遭大的破壞,市文物部門除按原樣整修油飾之外,儘量保持原樣,使其有古建特色,並在大殿請該縣泥塑專家于慶成重塑了魯班像和四位弟子像,弟子手拿曲尺和線盒等工具,並在配殿中佈置了魯班生平事跡展覽。
↑天津魯班廟↑
參考資料
文:yahoo 知識+ →津台之橋 http://big5.huaxia.com/jtzq/tianjin_jmls15.htm
圖:yahoo 圖片搜尋 http://tw.search.yahoo.com/search/images?p=%E5%A4%A9%E6%B4%A5%E9%AD%AF%E7%8F%AD%E5%BB%9F&ei=UTF-8&fr=yfp&x=wrt
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
東京鐵塔
相對位置:太平洋西,韓國東
特色
333米(332.6米)──東京塔是日本最高的建築。東京塔雖然比艾弗爾塔高32.6米﹐但它的總重量只有艾弗爾塔的一半左右(4000噸比7000噸)﹐這歸功於鋼鐵和建築技術的進步。
東京塔於1958年建成當初﹐東京還處於重建之中﹐還是一個低建築的城市。因而東京塔的出現就像是侵略進來的Godzilla巨型怪獸一樣支配了東京的天空。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﹐雖然現在它已不是那麼突出了﹐但依然是東京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。尤其是在夜晚﹐當它從下到頂被霓虹燈所裝紛起來時特別引人注目。
東京塔最初的目的是用於傳送電視和廣播信號﹐但它吸引遊客的主要地方是東京全城的景色。主要觀望廳位於地上150米高。特別展望廳再高100米﹐需乘第二台電梯才能到達。
在晴天﹐尤其是在濕度變低的冬季﹐從塔上的展望廳能看到房總和三浦半島(東京灣的兩側)﹐以及橫濱的Landmark Tower大廈﹑東京西方的箱根和富士山﹑東北方向的筑波等。
在塔下面的4層建築物裡﹐有販賣低價紀念品的商店和各種複製展覽﹐其中有水族館﹑蠟博物館﹑以恐怖藝術為特色的“神秘人行區”﹐以及東京塔特殊藝術畫廊等設施。
↓東京鐵塔之夜景↓
參考資料
文,圖:東京摩天輪–東京塔 http://www.skyscrapers.cn/city/asia/jp/to/to_skyscrapers_tokyotower.htm
巴里羅切
地圖:巴里羅切
絕對位置:-60~-75E 30-45S
相對位置: 巴里羅切位於阿根廷黑河(Río Negro)省境內,位處於安地斯山脈及那威瓦皮(Nahuel Huapi)湖旁
介紹
巴里羅切位於阿根廷黑河(Río Negro)省境內,位處於安地斯山脈及那威瓦皮(Nahuel Huapi)湖旁,因為擁有天然的湖光山色,且隨著季節轉換都有其不同的特色,因而成為南美著名的觀光勝地,在阿根廷,到巴里羅切畢業旅行是每個中學生的例行功課。
↑由巴里羅切主廣場看向那威瓦皮湖 ↑
巴里羅切的全名為「聖‧卡羅斯‧迪‧巴里羅切」(San Carlos de Bariloche),很長且很繞口,不是阿根廷人太無聊,而是其來有自的,首先「Bariloche」一詞來自當地原住民語:意指「在山另外一邊的人」。而在1895年,一位來自智利的德裔商人Ramos Generales de Don Carlos Wiederhold來此開設貿易站,並將其店命名為「Don Carlos de Bariloche」,當他的智利貿易夥伴要寫信給他時,總是將他的名字誤寫為San Carlos de Bariloche,而隨著店裡的生意日益鼎盛,這個名稱也日漸遠播,1905年當該城市正式成立時便以此為市名。
↑巴里羅切的湖光山色↑
參考資料
文,圖: Bebe部落格 阿根廷之巴里羅切(小瑞士)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vida-latinoamericana/article?mid=973&prev=977&next=795&l=f&fid=14
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
哥本哈根 - 歷史
地圖:哥本哈根
檢視較大的地圖
絕對位置:55° 43′ 0″ N 12° 34′ 0″ E
相對位置:位於丹麥西蘭島東部,隔著厄勒海峽和瑞典重要海港馬爾默遙遙相對
12世紀時在厄松區域建立了一個城堡,其目的是保護一個通向瑞典的小港口。這個城堡及在其附近建立的居民區被稱為Købmandens Havn(商人的港口)。後來這個名字改成哥本哈根。1254 年哥本哈根獲得城市權。1369年漢薩同盟視這個新興城市為競爭對手,將它連城帶堡摧毀。
1416年丹麥國王將其住地遷到重新建成的哥本哈根,1443年正式將首都從羅斯基勒(dk:Roskilde)遷到這裡。
哥本哈根的歷史多災多難,多次瘟疫、戰爭給它帶來創傷。1658年至1659年瑞典包圍哥本哈根,18世紀的瘟疫使全城三分之一的居民死亡。1728年和1795年大火。1807年英國艦隊炮擊哥本哈根,帶來巨大破壞。
1895年時的哥本哈根
19世紀的大遷移給哥本哈根帶來了巨大發展。城牆被拆毀。20世紀有一段時間由於許多人更喜歡在郊區居住城市稍稍變小。
參考資料
文,圖:維基百科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3%A5%E6%9C%AC%E5%93%88%E6%A0%B9
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
印度第一大大城~孟買
區位
絕對位置:經緯度:18.96N 72.82E
相對位置:印度西部,瀕臨阿拉伯海
特色
孟買的獨特地位,它是印度第一大城市,曾經是印度的海上門戶,在英國統治期間,英國派來的總督都從這裡上岸。後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,棉花需求大增,孟買成為英國輸出棉花的最大門戶,等到中東蘇伊士運河開通,世界航運貿易齊聚,讓孟買商業一飛沖天。
孟買是個超級狹長的大城市,機場位在北方,而昔日英國景點都在最南端,坐計程車並不開冷氣,打開車窗,路上灰塵熱氣迎來,老舊公車廢氣衝著你排放,交通又阻塞,所幸車資不貴,路上也比較少遇見牛車。
對於世界背包客而言,英國統治孟買時期的中樞區域最為重要,比起郊外的象島 (有佛像石窟) 更加重要,也因為孟買商業銅臭太久了,印度文化中的寺廟在此並不非常出色,不會讓人有贊嘆之作 (尤其去過德里或阿格拉或齋普爾參觀之後,更不把孟買的寺廟看在眼裡了) 。另一個原因是,要花艱困的車程交通去象島,還不如在『博愛特區』悠閒度過一天。
走在這個方圓四五公里的古典區域,不是每幢古典建築都是公家機關,很多都是一般商業辦公大樓,這裡很容易遇見其他國家的背包族,互相詢問要去的地方方向。總之,就是維多利亞車站~~印度門~~到女王項鍊海灣,這個區域之內足夠耗上一天。
孟買開埠一百多年,維多利亞車站,是最壯觀最吸引人的哥德式建築,屋頂上方還有凱旋雕像,這條鐵路是亞洲第一條,當然也是印度第一條鐵路起站。竣工後多年,為了慶祝維多利亞女王登基五十週年而改為維多利亞車站。
←維多利亞車站全景
參考資料
文,圖:Yahoo Blog 國會背包客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poching-worldwide/article?mid=6261&prev=6390&l=f&fid=59